农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
这里的三界应该是指三界导师、四生慈父释迦牟尼佛圣诞。
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是佛教的开启者。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一说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磐。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也就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根据传说,佛出生后不久,其父净饭王曾让仙人艾希达为儿子占相。艾希达看出,太子并非寻常人物,他的体相中有32种非凡特征和80种特点,称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合称“相好”。在造像和绘画中,佛与众不同之处最常表现在顶有肉髻,青绀色螺发右旋,眉间有白色毫毛,即“白毫”,手足掌心有轮相等。
佛陀以本誓愿,于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示现成佛(详见八相成道),开显佛教,度化众生。
老大鸿钧,修“玄清气”,老二混鲲,修“玄灵气”,老三女娲,修“玄空气”,老四陆压,修“玄明气”,合之则为“清灵空明”。后人分别尊其为鸿钧老祖、混鲲祖师、女娲娘娘和陆压道君。
老大鸿钧老祖,修“玄清气”,收有三大弟子。大弟子为道德天尊,也有人尊其为太上老君。二弟子名唤盘古,即元始天尊,创立出一个教派——名唤阐教,所收门人弟子无数,其中尤以那“玉虚十二门人”为修行最圆通者,你道哪十二门人?分别是:广成子,赤精子,太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黄龙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惧留孙,玉鼎真人和云中子。法力高强、出神入化。三弟子名唤通天,后人皆尊其为灵宝天尊,也有人尊其为通天教主。
根据佛教传说,在释迦牟尼未出世前,已经有佛的出现。接引道人便是释迦牟尼前的佛祖,此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南无阿弥陀佛。
接引道人
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据无量寿经卷上载,过去久远劫世自在王佛住世时,有一国王发无上道心,舍王位出家,名为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佛处修行,熟知诸佛之净土,历经五劫之思虑而发殊胜之四十八愿。此后,不断积聚功德,而于距今十劫之前,愿行圆满,成阿弥陀佛,在离此十万亿佛土之西方,报得极乐净土。迄今仍在彼土说法,即净土门之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
准提道人是西方教二教主。曾多次来到东土度化有缘人。他比接引更开明,也多次帮助阐教解危难。可以说是二道皆通。他手里的加持神杵和七宝妙树真可谓是法力无边。通天教主曾两次败在准提之手。
“南无”,是梵文Namas的音译,读作:那谟,亦译作“南谟”、“那谟”等。意为致敬、归敬、归命。是佛教信徒一心归顺于佛的用语,常用来加在佛、菩萨的名称或经典题名之前,表示对佛、法的尊敬和虔信,如南无喝罗、南无三宝等。南无阿弥陀佛拉.阿弥陀佛是佛的名字,名字来源于梵语音译,“阿弥陀”在梵语中为“无量”或者“无穷大”的意思,“南无”为梵语“昄依”的意思。快要死的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他将带你的灵魂去极乐世界。它的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等等意思,等等是指阿弥陀佛的智慧、慈悲、神通无量无边。
相传古时人们刀耕火种,仍无法除尽杂草,感到辛苦难言。天神发慈悲。唤来天牛,授以耕耘技术,命它下凡帮助。天牛慨然承诺,于四月八日下凡,甘愿以草为食,肩犁耕作,从此留在人间。人们为了感谢天牛,定四月八日为“浴牛日”,给耕牛放耕一天,替耕肄沐浴全身,象庆贺人的生辰那样对待耕牛。以此人们也在今日向天牛祈求一年福运和财运。春天是不让杀耕牛的,清廷亦明文规定“四月八日不宰牲,不理刑案。”河南洛阳有“青牛观”,也称“下清宫”、“太清宫”,据说四月初八是青牛成道日。道教认为,四月初九是老子西行日,初八是老子给青牛沐浴日。
一个奉道,一个信佛,信仰不同,习俗也便不同。
栾川人每到清和节,要聚到老君山,举行朝山大会;而在宜阳等地,旧时每逢四月初八,人们要入寺礼拜,举行浴佛会,为释迦牟尼庆贺生日。
浴佛会很有意思,乃是一场众人争领佛祖“洗澡水”的法会。届时,各寺庙要在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诞生像。此像高约三寸,乃稚气可爱的孩童站立造型。小释迦牟尼浑身赤裸,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这一古怪形象,据说与释迦牟尼初临世间时的超凡举止有关:他不但能站立行走,还右手指天,左手指地,昭示“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又传释迦牟尼降生时,九龙吐水,为其沐浴。因此,庆贺仪式开始时,要在释迦牟尼像前放一盆特制的香汤。之后,庙里的主持点灯、上香、摆供,带头三跪九拜。与此同时,鼓乐齐鸣,全体僧众高声念经,赞誉释迦牟尼的丰功伟绩。稍顷,用香汤沐浴释迦牟尼像,之后再诵经,反复多次。
法会结束,众人盘坐聚餐,然后各自领一些佛祖的“洗澡水”,回去后加水稀释,沐浴自身,以求沾些佛气,尽快修成正果。
是日僧人以名香泡水灌洗佛像,购龟、鱼放生,佛寺举行大规模诵经活动。
“浴牛节”民间习俗:
“浴牛节”民间要做青精饭,一名阿弥饭,俗称乌饭,是以南天烛(一名青精树)茎叶捣烂滤汁泡糯米,晾干蒸煮而成。古时做法比现在要复杂得多,经“九浸九蒸九晒”,米粒紧缩,碧如坚珠。每天煮食一碗,能强筋骨,益气力,固精驻颜,被古人誉为“仙家服食”。清江宁府所属各县及宜兴等地颇为流行。溧阳、溧水县的人们还用乌饭酿酒,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在溧水叶比部家饮乌饭酒,一连数杯,爱不释手,其“酒色黑其味甘鲜,口不能言其妙。”此俗出于溧水人家凡生女孩时,必造乌饭酒一镡,一直保留到女孩长大出嫁之日开饮,开时,仅有半瓮,质能胶口,香溢室外。唐陆龟蒙道室书事诗,就有“乌饭新炊茶藿香,道家斋日以为常”之句。
人们为什么要吃乌饭?戏剧《宝莲灯》(即以前的《目莲劈山救母》)中有一段动人的情节:仙女三圣母(即青提夫人),因思凡下嫁人间,触犯“天律”,被玉皇大帝关进了地狱,终日挨饿,儿子沉香(即后来的目莲)孝敬母亲,送饭到狱门,都被看门鬼吃光了。沉香后来找到一种树叶挤汁把米浸黑煮饭,从此看门鬼便不再敢吃。沉香母亲依靠乌饭不但维持了生命,还生津复元,身体逐渐强壮起来。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上帝,于是将其母亲释放。《江宁府志》、《金陵岁时记》都说过去“吾乡每届是日,沿途争卖,以当点心。”到这时青精饭已无迷信含义,而是当作节日食品了。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当年退居洛阳时,曾有诗云“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曲歌《阳关三叠》中亦有“清和节当春”等词句,由此可见,“清和节”这一雅致的命名,古来已有。
平等王,司掌大海之底,西南方沃燋石下的阿鼻大地狱。阿鼻大地狱又称无间地狱、阿毗脂大地狱、阿鼻焦热地狱、阿鼻大城。阿鼻大地狱广、深两万由旬,也就是九百亿平方公里(即九千个中国领土范围)。密设铁网之内,另设十六小地狱。
一名敲骨灼身小地狱
二名抽筋擂骨小地狱平等王
三名鸦食心肝小地狱
四名狗食肠肺小地狱
五名身溅热油小地狱
六名脑箍拔舌拔齿小地狱
七名取脑 填十地狱
八名蒸头刮脑小地狱
九名羊搐成醢小地狱
十名木夹顶[左白右差]小地狱
十一名磨心小地狱
十二名沸汤淋身小地狱
十三名黄蜂小地狱
十四名蝎钩小地狱
十五名蚁蛀熬[左月右 ]小地狱
十六名紫赤毒蛇钻孔小地狱
农历四月初八 金花夫人送子娘娘诞
金花夫人送子娘娘诞
金花夫人是广州的送子女神。旧时,广州很多地方都有“金花庙”,奉祀金花夫人。农历四月十七日是金花夫人的生日,这一天到金花庙烧香祭拜的人络绎不绝。 需要指出的是,她有别于我国传统公认的送子观音,堪称为广州以至广东一大地方特色。
“多子多福,子孙满堂”是过去中国人传统的文化心态和追求,为了礼佛拜神、祈求子嗣,众多的送子神仙也应运而生。送子神仙名目繁多,一般都称为子孙娘娘。如广州著名的祈子神庙——金花庙中,主神为金花夫人,附祀的有张仙、华陀、月老、花王、桃花女、斗姆等,大都与生育有关;还有二十奶娘神像,也都和生育有关。
金花夫人庙:
清代学者梁绍壬的《两般秋雨庵随笔》认为:“广东金花夫人庙最多,其说不一。……神庙不知始自何时,成化五年巡抚陈濂重建,嘉靖中魏校毁之。粤人奉神像予南岸石鳌村。其后复建故处,即今仙湖街庙是也。乾隆间,翁覃溪学士方纲视学粤东,适至仙湖街,见男女谒拜,肩舆不能过,怒命有司毁之。于是复奉祀于石鳌村。四月十七日神诞,画舫笙歌祷赛极盛云。”
后来,由于年久先修,金花夫人庙塌毁了。到了明朝成化五年(1469年),巡抚陈濂重建金花夫人祠,称金花神为“金花普主惠福夫人”,简称“金花夫人”。另一种说法是,巡抚夫人分娩,数日生不下来。夫人梦见神人告诉她,请金花来便可顺利分娩。金花本为处女,接习俗不应参与此事。巡抚夫人秘密查访,找到金花女,并将他抓到衙门。金花到来后,巡抚夫人果然顺利生子。但从此以后,金花便坏了名声,没有人敢与她结婚。金花走投无路,投湖而亡。广东人制成金花偶像,立祠供奉,称其为“金花小娘”。金花小娘主司使妇女顺利产子之职。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祭祖,清明祭祖,祭祖敬祖,手工折纸的信息吗?请留意以下网址,祭祖用品连锁加盟热线:4006072580
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纸炁东莱官方网站 www.zhiqidonglai.cn
纸炁东莱官方网店 store.zhiqidonglai.cn
纸炁东莱官方相册 photo.zhiqidonglai.cn
纸炁东莱官方博客 blog.zhiqidonglai.cn
纸炁东莱家谱讨论 bbs.fengheshun.or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微信号:psysat
扫一扫,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