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城隍庙,是省一级的城隍庙。每年农历七月廿四城隍诞辰,据说同时又是广州建城开始的日子,因城隍是城市的“守护神”。清朝及民国时期,每逢城隍诞,人们都照例到庙里打地气,通宵坐卧,以吸取庙里的地气,直到天明在神前上完香才离去,以求一年家宅平安,纳福消灾。
打地气的风俗不知起于何时,但清代同治年间已有记载,当时的南海县知县杜凤治就有亲身经历和记述:这天须要随同广州知府及总督、巡抚到庙里行礼祭奠,人们从白天起已开始聚集了。他在午夜三点多到达时,庙里庙外已聚集万人以上,挤得全无隙地,人龙排到了双门底(今北京路)、清风桥(今吉祥路南端)一带。《广州文史资料存稿选编》记载,古时每年城隍诞辰前一晚,烧头炷香的街坊会把府学东、西街都睡满。也有从东、西城门起,一步一拜,拜到城隍庙前的。由此可见清代广州都城隍庙城隍诞场面之热闹、人气之兴旺。
如上图所示,晚清时期,广州的著名文艺刊物《时事画报》曾刊载过这样一张图,描绘广州城隍庙里市民打地气的情状。所附文字大意是:打地气这种陋**,虽然经过警局宣布禁止,可是无知男女当它是官样文章,并不理会,照做无误。每年农历七月廿四神诞,庙里庙外挤满了人,或坐或卧,长龙一直排到藩司衙门前(今财厅前路口)。巡警巡逻见此情状,也无可奈何。
小编看到这则史料和配图时,内心一时唏嘘。清末,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社会动荡时期,风俗和舆论都发生极大的碰撞和变化,“打地气”这一极具岭南特色和生活气息的活动,也被批为“陋**”。这简直是“莫须有”的罪名,试问,若不是都城隍庙神灵庙兴,会有那么多民众自发过来打地气吗?难道西方的民主科学就是先进,自家的民俗文化就是陋俗吗?
城隍庙大殿殿柱上刻有这样一幅对联,正是清时流传下来的,上面写着“事人事鬼悉本诚心入庙当知孔训,教忠教孝不离神道同胞勿狃欧风”。这则对联正是警示当时的人们,切勿崇洋媚外,矫揉造作地模仿西方,而是要遵循我们中华民族讲究忠孝的传统文化。兜兜转转几百年,近些年国家越来越重视保护传统文化和各地民俗,社会上掀起“国学热”,中国文化不断惊艳着本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
2013年,广州都城隍庙恢复城隍诞打地气传统,也是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旨在重新挖掘岭南民俗和城隍文化的魅力。在此,小编真心希望,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能够继续影响和服务一代又一代的民众,不论时光荏苒。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祭祖,清明祭祖,祭祖敬祖,手工折纸的信息吗?请留意以下网址,祭祖用品连锁加盟热线:4006072580
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纸炁东莱官方网站 www.zhiqidonglai.cn
纸炁东莱官方网店 store.zhiqidonglai.cn
纸炁东莱官方相册 photo.zhiqidonglai.cn
纸炁东莱官方博客 blog.zhiqidonglai.cn
纸炁东莱家谱讨论 bbs.fengheshun.or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微信号:psysat
扫一扫,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