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莱纸】困扰中国基督徒百年的问题——清明祭祖

清明节是一个追念先祖的日子,但对于基督徒,似乎多了一份挣扎,因为必须面对祭祖和扫墓等问题。尤其对于处在非基督徒家庭中的基督徒,如何既维护信仰,又遵循这一民族传统习俗,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情。

  追溯历史,关于基督教祭祖问题早在天主教传入中国不久之后就出现了,在持续了300多年的激烈争论后才得以解决。

  天主教传入中国后出现的“礼仪之争”

  公元1583年,意大利人、耶稣会会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创立了第一个天主教聚会点,向中国人介绍数学、几何学和力学等科学知识。这位传教士穿汉服、苦读中国的《四书》、《五经》,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出传教要“入乡随俗”,使用汉语举行宗教仪式,为基督宗教在中国传播奠定了基础,被称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

  但不久之后,天主教内部就产生了 “礼仪之争”,其焦点就是如何对待中国传统习俗。当时利玛窦同意中国信徒保留祭祖和祭孔的传统习俗,而西班牙多明我会传教士和方济各会传教士则认为,祭祖、祭孔属于偶像崇拜,违反《圣经》规定,并派人到罗马教廷控告以利玛窦为首的耶稣会。

  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康熙皇帝介入了“礼仪之争”,声明祭祖、祭孔属于中国传统习俗,不属于宗教活动。而1704年教皇克雷芒十一世则针锋相对,公然下令禁止中国信徒举行祭祖、祭孔等活动。教皇特使铎罗于两年后来华,宣称禁止中国信徒祭祖、祭孔。康熙皇帝得知后大怒,认为此举属于干涉中国习俗,于是下令驱逐反对中国礼仪的传教士,同时派使节前往罗马谈判。1707年,铎罗无视康熙的旨意,在南京宣布教皇禁令。

  与此同时,康熙皇帝降旨,称只允许遵守利玛窦规矩的西洋人在中国,否则要被驱逐。然而1715年,教皇依然坚持禁令,并说违者视异端论处,这让康熙大怒,下令拘捕传教士并禁止传教。尽管教皇于1719年派了使团到北京谈判,但康熙皇帝拒绝接见并斥责他们不了解中国文化。

  后来,罗马教皇被迫让步,于1720年宣布“八项准许”,同意中国信徒举行非宗教性的中国礼仪。康熙下令只准许尊重中国礼仪的传教士居留中国并禁止公开传教。一直到1939年,罗马教廷才撤销了有关礼仪的一切禁令,为这场持续了300多年的争论画上句号。

  天主教关于祭祖的问题在经过300多年的争论后已经得以解决,但中国基督教新教教会还存在这个问题。清明节前夕,笔者为此采访了前香港中文大学崇基神学院院长卢龙光牧师、广东协和神学院黄继新牧师和陕西宝鸡曙光教会谢渊传道,他们各自谈了对于祭祖问题的看法。

  祭祖关乎文化传统,而非宗教信仰问题

  前香港中文大学崇基神学院院长卢龙光牧师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谈及基督徒能否祭祖的问题。在他看来,祭祖与拜偶像有本质区别,祭祖是一个孝道问题,而非宗教问题。他形象地指出,“中国人拜偶像要选择‘灵不灵’,而祭祖就不说‘灵不灵’了,只会祭拜自家祖先。祭祖实际上是慎终追远的问题。”

  对于中国人来说,祭祖与其文化、传统、生命紧密连接。祭祖最重要的价值不是宗教性的,即使有所掺杂,也是不重要的一部分。而谈及祭祖中需要面对的烧香磕头现象,卢龙光指出,这是文化的问题,西方人喜欢握手,而中国人喜欢鞠躬。磕头,是活着的人在向先祖表达敬意,这是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与拜偶像无关。

  曾经反对基督徒祭祖的天主教如今已允许祭祖,而在新教徒中,有些牧师依然不接受祭祖,卢龙光认为这实际上只是避免宗教迷信的因素。成为基督徒和祭祖对于中国人来说不是二选一的问题,因为一个是宗教信仰,一个是文化传统。

  清明节时可追思亲人、嘉言懿行、扫墓和献花

  广东协和神学院黄继新牧师认为,对于清明节和祭祖问题,基督徒的原则是尽责尽力、荣神益人、灵活变通。对于追忆和思念亲人,基督徒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对于祖先好的品德,需要学习,信徒们可以一起扫墓,互相诉说祖先的优点;还可以献花、修墓和祷告。” 黄继新说,“对于修墓,基督徒有责任对先辈的坟墓进行修缮,对先辈的骨灰保管情况进行关注。尤其是对于信主的先辈,基督徒可以追忆他们的信仰见证,加以发扬光大;对于没有信主的先辈,仍然可以追忆他们的优点,加以称赞和珍惜。”而对于扫墓,黄继新认为这表明了基督徒重视孝道,是荣神益人的事,也可以消除非基督徒的误解。

  “但是,基督徒在扫墓的过程中需要分别为圣,对于去世的亲人,纪念而不祭拜,献花而不烧香,祈祷而不跪拜,更不必吃特定食物,故意留下痕迹。”黄继新说。

  亲人在世时孝敬他们是基督徒的孝道观

  对于一些人提出的“基督徒为什么不能烧纸寄托哀思,为什么不能跪拜亲人,以及是否基督徒不食人间烟火、不近人情”的疑问,陕西宝鸡曙光教会谢渊传道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基督徒有不同的孝道观。

  《圣经》中有十诫命,其中《出埃及记》20章12节说:“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谢渊认为,人与人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孝敬父母,这体现在父母还活着的时候,不是在他们离世之后。他赞成基督徒要“慎终追远”,追思逝去亲人的嘉言懿行,但这不等于要去“拜祖”、拜亡灵、拜偶像。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祭祖,清明祭祖,祭祖敬祖,手工折纸的信息吗?请留意以下网址,祭祖用品连锁加盟热线:4006072580

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纸炁东莱官方网站 www.zhiqidonglai.cn

纸炁东莱官方网店 store.zhiqidonglai.cn

纸炁东莱官方相册 photo.zhiqidonglai.cn

纸炁东莱官方博客 blog.zhiqidonglai.cn

纸炁东莱家谱讨论 bbs.fengheshun.org

QQ空间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网易微博 搜狐微博 人民网微博 微信公众号 朋友网
淘宝网 豆瓣网  百度空间 新华微博 优酷网 人人网 开心网 天涯社区
简单云,简单主机,简单建站

微信号:psysat

qrcode_for_gh_a8780a07d53d_430

扫一扫,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