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莱纸】永生,黄金,性爱:中国炼丹术名为求道实为纵欲?

书摘|永生,黄金,性爱:中国炼丹术名为求道实为纵欲?

中国炼丹术,起源于古人对永生的追求,以及认为“永生确实是可能的”这种信念。炼丹家相信,人的肉体可以借助于某些神奇药物而获永生。“丹”原来指丹砂(硫化汞),后来被用来泛指能使人长生不老或“点石成金”的丹药,甚至被用来指称与性爱有关的神秘气功修炼(内丹)。

一些学者相信,中国炼丹活动滥觞于公元前3世纪,至东汉炼丹风气深入民间。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被认为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炼丹术理论著作。晋代炼丹家葛洪著《抱朴子》,其《内篇》20篇,专论神仙、炼丹、符箓等事,在现有的相关文献中,堪称集汉晋以来炼丹术之大成。晋代炼丹家陶弘景著有《真诰》。唐代名医、炼丹家、房中术家孙思邈有《丹房诀要》,也都是中国炼丹术历史上的重要著作。

书摘|永生,黄金,性爱:中国炼丹术名为求道实为纵欲?

葛洪对炼丹术作了详细记载和总结,他将炼丹术分为三个部分: 其一为“仙道之极”,即炼制“万应灵丹”。其二为能够“令人身安命延”、“养性”和“除病”的长生药,原料包括矿物、动物和植物,以及它们的采集和加工制作。其三为“黄白之术”,即能够将铜、铁等普通金属“点化”为黄金和白银——实际上是使用化学方法制成各种与金、银外貌相似的合金。这些合金后来通常被称为“药金”、“药银”。

中国古代炼丹术的主要目的,简而言之,不过两端而已: 一为炼长生不老药,二为炼点石成金药。当然,这两个目的实际上都是达不到的。

炼丹术通常被说成是“近代化学的先驱”,这个说法放在西方大致是正确的,但炼丹术在中国则并未孕育出近代化学。

炼丹术与永生

长生术、“不死药”之类的炼丹术早期形态,在先秦时代已经出现。《韩非子·说林上》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的故事: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

故事中向君王进献的“不死之药”,正是后来许多炼丹家梦寐以求的所谓“神丹”。自秦皇汉武以下,一代一代的帝王在寻求长生不老的道路上迷途不返。

中国炼丹术原料以“五金”“八石”“三黄”为主,炼成之“丹”多为砷、汞及铅的制剂,实际上服之往往会慢性中毒甚至死亡。但是这个现代的结论在古代并未成为人们的共识,所以炼丹服食者代不乏人。

谈到关于服食丹药的早期记载,通常都要提到魏晋时期著名的“五石散”。三国时何晏服用“五石散”,据说是可以强身健体,于是渐成风潮。“五石散”中主要成分为砷制剂,服后浑身发热,甚至不得不将身体泡在冷水中。后来炼丹家又炼出升华的砒霜(三氧化二砷),“药效”更高,服食更易。结果是“服石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书摘|永生,黄金,性爱:中国炼丹术名为求道实为纵欲?

唐代为炼丹术全盛时期,历代皇帝几乎都热衷于炼丹,据统计,慢性中毒的不算,唐代服食丹药而致死的帝王,至少有唐太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武宗和唐宣宗六位。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王公贵族、名士文人也都纷纷炼丹服药。白居易晚年有诗曰:“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微之炼秋石,未老身溘然;杜子得丹诀,终日断腥膻;崔君夸药力,经冬不衣棉;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所言依次为韩愈、元稹、杜牧、崔元亮诸人,皆著名文士。当然也有例外,如唐代孙思邈,既是名医,也是著名方士,而且是服食丹药的鼓吹者,他倒是活了一百零一岁,没有“或疾或暴夭”的遭遇。

此后以永生为目的的炼丹术,一直流传不绝。清代雍正帝经常服食一种“既济丹”,他认为服后有效,还赐给鄂尔泰、田文镜等宠臣。在田文镜奏折上有雍正朱批道:“此丹修合精工,奏效殊异,放胆服之,莫稍怀疑,乃有益无损良药也。朕知之最确。”他甚至让人在圆明园宫中炼丹。不少人相信雍正最后就是服食丹药中毒而死的。有点类似《红楼梦》中写到的贾敬,天天到城外和一帮道士“烧丹炼汞”,最后服食丹药而死。

炼丹术与炼金术

如果将中国炼丹术视为一个体系的话,则炼金术可以说是这个体系的一个部分。因为炼金术的目的是将铜、铁等“贱金属”化成金、银等贵金属,故得名“黄(金)白(银)之术”。

炼金术与寻求长生不老的目的之间也有着某些联系,故又名“金丹术”。因为金、玉皆不朽之物,故若能自金、玉中提取精华以服食之,即所谓“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因此炼丹家幻想能够炼出一种神秘物质,谓之“金液”,此物人服之可以长生不老,而与普通物质配合则可以点石成金。

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中有“相生相克”之说,因各种金属矿物皆出于土中,而五行“相生相克”之说谓“土生金”,于是就有一种设想,认为矿物在土中会随时间而变,例如认为雌黄千年而化为雄黄,雄黄千年而化为黄金;朱砂二百年而变为青,再三百年而变为铅,再二百年而变为银,再二百年乃化成金;等等。

书摘|永生,黄金,性爱:中国炼丹术名为求道实为纵欲?

中国炼金术家的想法是: 要设法加速上述这种变化(今天我们当然知道事实上不存在这样的变化),即所谓“夺天地造化之功”——在炉鼎中“千年之气,一日而足,山泽之宝,七日而成”。办法是在鼎中加入各种药物,封闭烧炼,相信这样即可炼出金、银。

中国的炼金术家当然没有真正找到能够点石成金的“金液”——也就是西方的所谓“哲人石”,但是他们倒确实在冶炼合金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他们搞出了黄色的合金和白色的合金,其中就有黄铜(锌铜合金)、白铜(镍铜合金)、砷白铜(砷铜合金)、白锡银(砷锡合金)等,当然,还有各种汞合金。

炼丹术带来的副产品

炼丹术涉及的矿物、植物有: 金、银、铜、铅、锡、汞、石灰、矾石、芒硝、石炭、石棉、砒霜、朱砂、雄黄、雌黄、云母、曾青、硫黄、戎盐、硝石。

炼丹术所使用的技术有炼(加热)、锻(高温加热)、养(低温加热)、炙(局部加热)、抽(蒸馏)、飞升(升华)、淋(过滤)、浇(冷却)、煮(加水加热)等。

炼丹家发现了许多化学反应,最主要的是铅、汞、硫、砷等之间的反应。他们还在炼丹实践中研发了各种炼丹仪器,如加热器、蒸馏瓶、坩埚等。以及一些提炼药品的方法和实验操作技术,如提纯、蒸发、过滤、蒸馏等。

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记载了铅、汞、硫等物质的化合和分解知识。但书中大量使用隐语,例如“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鬼隐龙匿,莫知所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其实就是说水银(河上姹女)加热会蒸发不见,欲固定水银,就要加入黄芽(硫黄)。这样加热后就生成红色的硫化汞。据说水银就有姹女、玄水、陵阳子明,赤帝流珠、长生子、赤血将军等五十余种别称,而硫黄别称也有石亭脂、黄芽、黄英、将军、阳侯、太阳粉、山不住、法黄、黄烛等三十余种。这些隐语是为了技术上的保密,若无师傅指点,外人虽反复研读其书也将不得其门而入。但这同时也必然妨碍了知识的传播和承传,对这门学问的发展有害无益。

唐朝末年出现的火药,也是炼丹术实践中的产物。比较通行的说法是: 因为炼丹家在炼丹实践中经常用到硫黄、硝石和含炭的皂角等物,丹房失火的事故是发明火药的契机。唐代炼丹家已认识到硫黄、硝石和炭混合在一起时,遇火会引起燃烧或爆炸。这三种药物的混合物就是初始的黑火药。如果采用现代科学的标准,来评价中国炼丹术对科学的贡献,那黑火药无疑是最重要的一项了。

从“外丹”到“内丹”

中国炼丹术中又有所谓“内丹”,经常被说成极其神奇的秘术,认为它可以使人达到长生不老的神仙境界。甚至某些受过严格科学训练的现代学者,竟然也对“内丹”之说表示某种程度的相信。例如李约瑟曾写道:“中国炼丹术最重要的内丹部分和性技巧密切相关,就像我们所相信的,它能使人延年益寿,甚至长生不老。”(见李约瑟为张仲澜《阴阳之道——古代中国人寻求激情的方式》一书所写的序)

那么“内丹”究竟是什么呢?

这又要先从道教与房中术的渊源说起。房中术与道教有着特殊关系。道教创始之初,房中术就是天师道的重要修行方术之一。房中术理论中有所谓“男女双修”之术,认为男女在交合过程中进行修炼,可以使男方或女方乃至男女双方都延年益寿。这种理论是房中术与内丹的直接通道。

道教之研究内丹,在残唐五代已渐成风气。入宋后,南北二宗相继兴起,内丹成为道教最主要的修炼方术。内丹家最重要的经典,是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和北宋张伯端的《悟真篇》。《参同契》兼及内、外丹,后世内丹家的许多基本话头都已出现在其中。《悟真篇》则专述内丹,问世后影响极大,注家甚多。各家注中,对和房中术的关系涉及较多者为《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虽然内丹家总是采用闪烁其词、神秘虚玄的表述方式,给后人正确理解内丹造成很大困难,但仍可以从中看出大致的线索:

《悟真篇》云:“阳里阴精质不刚,独修此物转羸尫。劳形按引皆非道,服气飡霞总是狂。”此种珍视精液的观念,显然是从房中家那里继承而来。道教有一种观念,认为女性全身属阴,惟生殖器为纯阳;男性则反是,全身属阳,惟生殖器属阴,故称精液为“阳里阴精”。这里明确表示“独修”所谓的“孤阴”——仅仅惜精和炼精——是不行的,这就向双修概念靠近了一步。

书摘|永生,黄金,性爱:中国炼丹术名为求道实为纵欲?

《悟真篇》云:“不识阳精及主宾,知他哪个是疏亲?房中空闭尾闾穴,误杀阎浮多少人。”对此注文中说:“盖真一之精乃至阳之气,号曰阳丹,而自外来制已阴汞,故为主也。二物相恋,结成金砂,自然不走,遂成还丹。”所谓至阳之气自外来云云,联系到前面所说男女阳中之阴、阴中之阳的观念,不难看出已暗示了异性之间的性行为。至此双修的概念已经逐渐明显。

内丹本是气功,双修又涉及性行为,房中术理论家的“以交接求健身长寿”、“惜精”、“交接时兼行气功”这三项主张,都被内丹双修派以特有的方式吸取了。故这种内丹实际上就是“房中”和“行气”相结合的方术。

但是到目前为止,当然还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内丹”可以使人长生不老。

关于双修和内丹,高罗佩在《秘戏图考》中曾提到,中国道教房中双修之术“与印度密教文献和一些似以梵文史料为基础的文献中所说明显相似”。十年后在《中国古代房内考》中,他给出一篇题为“印度和中国的房中秘术”的附录,其中提出: 早在公元初就已存在的中国房中秘术,曾“理所当然”地传入印度,至7世纪在印度被吸收和采纳。他的结论是:“中国古代道教的房中秘术,曾刺激了金刚乘在印度的出现,而后来又在至少两个不同时期以印度化形式返传中土。”这两次返传,一次是密教在唐代的传入,一次则以喇嘛教的形式在元代传布于中土。两者都有男女交合双修的教义与仪轨。

故简而言之,“内丹”就是借助男女性爱双修而获得的一种人体内的神秘之物。

炼金术与化学

先前很长时间,国内的各种读物一直告诉我们,炼金术是一种“伪科学”,是古代的坏人用来骗人的玩意儿。对炼金术最大的好话,也只是说它帮助孕育了现代化学。

西方历史上的炼金术,和中国历史上的炼丹术,表面上看起来颇不相同: 前者要将他物“炼”成黄金,追求点石成金;后者要“炼”的是“丹”(包括“内丹”),追求长生不老。但从内在的理论和本质来看,则两者实有相通之处。如果借用现代物理学的术语来比喻的话,可以说两者都很像是在追求实现某种“反熵过程”,试图违逆大自然的普遍规律,去实现人类古老的梦想。

从科学史的角度来看,炼金术在现代得到的待遇基本上和星占学类似,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类比: 星占学孕育了天文学,炼金术则孕育了化学。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对的。但是,如果我们尝试对这些孕育者作较为深入的理解,就会引发许多新的思考。

汉斯魏尔纳·舒特,柏林理工大学教授,是一位化学家,又是化学史专家(现任德国化学学会的化学史专业研究委员会主席)。在他60多岁时,为炼金术写了一部长篇文化史。本书中最有价值、也是最引人入胜的论述,是舒特对炼金术和化学所作的比较,以及他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思考。

舒特认为,当我们思考这类问题时,可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科学的世界,一个是科学之外的世界”,前者由“客观因果关系”统治,也就是中国读者习惯的语境中的“客观物质世界”;后者则是炼金术所在的世界,“这是一个激情宣泄的世界,一个由愿望、梦想和意愿组成的世界。”

舒特并不认为炼金术是“伪科学”。因为从表面上看,“炼金实验室与化学实验室之间事实上也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我们考察近代早期重要化学家的传记,“也无法区分化学和炼金术”。但更重要的是两者内在的共同之处,舒特说:“如果我们把科学定义为针对一个认识客体、按照一定的系统组成的知识的话,我们便不能说炼金术不是科学。由于炼金术研究的是自然,而且是通过实验,因此可以将其称为自然科学,甚至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

当然炼金术与化学之间也有区别,但是这种区别在舒特眼中,似乎只能使炼金术显得更为高级。他总结了两者之间的三项区别: 一、 炼金术有“道德内涵”而化学没有。二、 炼金术的眼光是“综合的、主观的”而化学的眼光是“分析的、客观的”。三、 炼金术士相信世界所有的物质之上,还有(更高级的)物质存在。因为“真正的炼金术士”,是那些“试图把物质与自我同时从平常的生存状态中解救出来的人”,他们有着某种不失为高尚的精神追求——舒特最后将这种追求归结为浪漫主义。

舒特的上述看法虽然是就西方情形而言的,但对于分析和理解中国炼丹术,也同样富有启发作用。

转自:http://news.163.com/17/1126/07/D45E1317000187UE.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628/14/1037124_390493535.s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f9a1b510101jhm5.html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祭祖,清明祭祖,祭祖敬祖,手工折纸的信息吗?请留意以下网址,祭祖用品连锁加盟热线:4006072580

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纸炁东莱官方网站 www.zhiqidonglai.cn

纸炁东莱官方网店 store.zhiqidonglai.cn

纸炁东莱官方相册 photo.zhiqidonglai.cn

纸炁东莱官方博客 blog.zhiqidonglai.cn

纸炁东莱家谱讨论 bbs.fengheshun.org

QQ空间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网易微博 搜狐微博 人民网微博 微信公众号 朋友网
淘宝网 豆瓣网  百度空间 新华微博 优酷网 人人网 开心网 天涯社区
简单云,简单主机,简单建站

微信号:psysat

qrcode_for_gh_a8780a07d53d_430

扫一扫,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