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农历的七月初七啦!时下许多年轻的情侣都喜欢把“七夕”当作情人节过,但是大家可知道,“七夕”又叫“乞巧节”吗?
“乞巧,乞巧,
祈出心灵手巧,
祈出如意郎君。”
乞巧节是女儿节,佛山又称为“七姐诞”,是未婚少女的节日。七夕前,同族姐妹们组成了“拜七姐会”,在祠堂里,组织“摆巧”(又称“摆七夕”)、“赛巧(斗巧)”、“迎仙”、“拜仙”。姑娘们通过摆巧、赛巧等各种活动赛出自己的心灵手巧,并祈祷得到一位如意郎君。
那么,旧时佛山的未婚少女,有哪些习俗是“七夕”必做的呢?快跟佛博君去了解下“摆巧”仪式都有哪些吧!
“迎仙”、“拜仙”
每逢农历七月初六的晚上,姑娘们沐浴更衣,个个梳妆打扮得如天上仙女,她们端出 “慕仙秧”(长约3—5厘米),小心翼翼的放置香案上,在钵中央圆孔处点燃小油壶灯,罩上玻璃罩,开始了第一轮礼拜,谓之“拜仙禾”或“拜神菜”。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到了初六初更(戌时,19点至21点),焚香燃烛,向空礼叩,谓之“迎仙”。自三鼔到五鼔,(子时、丑时、寅时,即23点至凌晨5点;子时是初七日的第一个时晨,广东人拜神都流行在子时上头柱香),姑娘们按年龄大小顺序进行“拜仙”,因为有七位仙女,所以连拜七次,对着星空朗月,求七姐赐予聪明、智慧、美貌,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姑娘们相信心诚则灵,幸福和好运便会降临。
1932年吴玉成在《南粤神话传说极其研究》写道:“拜仙之举,在粤南儿女心理中,视为莫大隆重之典礼(男儿对正月之炮会,女儿对于七夕之拜仙,均视为一年一度之庆典,无论贫富,必要与的)。”
“赛巧”、“乞巧”
拜仙礼后,姑娘会进行赛巧手活动——“对月穿针”。她们一人一个蒲团,并排跪在香案前,手执彩线对着月光将线穿过针孔,如能一口气穿过七枚针孔,便是“得巧”,穿不到七孔就叫做“输巧”。
鹊桥会 民国 扇画
在三水,姑娘们或两手在背后,或两手高举过头、或蒙着双眼用五色丝线穿针,由上年的巧手当裁判,看谁穿得又准又快。然后,用火把先前“拜仙”的纸制圆盆(梳妆盆),盆内有纸制衣服、巾履、脂粉、镜台等物,每样都有七份,还有数量相当的纸制金银,烧给七位仙女,然后,食品玩具馈赠亲友。
胡朴安写道:“礼拜后,于暗诹中持丝绸穿针孔,多有能过者,盖取‘金针度人’之意。并焚一纸制之圆盆,盆内有纸制衣服、巾履、脂粉、镜台、梳蓖等物,每物凡七份,名曰梳妆盆。初七日,陈设之物仍然不移动,至夜仍礼神如昨夕,曰拜牛郎。此则童子为主祭,而女子不与焉。”
《佛山忠义乡志》有关于佛山七夕节的记载:“七月六日夕,闺人陈瓜果筵乞巧”。
《牛郎织女》佛山木版年画 民国
因为旧时佛山七夕风俗的兴盛,张贴在家中观赏祈福的七夕画和焚烧给织女的七夕纸,在清末、民国时期用量很大,需要木版印刷来大量复制,成为佛山木版年画的一个品种。
不知您家是否还保留传统的“七姐诞”习俗呢?如果您还了解更多关于“七夕”的习俗故事,不妨留言与佛博君分享哦!
http://www.sohu.com/a/167174519_719453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祭祖,清明祭祖,祭祖敬祖,手工折纸的信息吗?请留意以下网址,祭祖用品连锁加盟热线:4006072580
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纸炁东莱官方网站 www.zhiqidonglai.cn
纸炁东莱官方网店 store.zhiqidonglai.cn
纸炁东莱官方相册 photo.zhiqidonglai.cn
纸炁东莱官方博客 blog.zhiqidonglai.cn
纸炁东莱家谱讨论 bbs.fengheshun.or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微信号:psys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