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 有 五 经,莫 重 于 祭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礼仪中主要部分,其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神。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古时,天神地祇皆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祭己祖先和灶神。
如今,很多人将这一传统习俗误认为是简单的迷信或者繁文缛节,祭祀之礼渐渐丧失。如果问什么时候该祭祀自己的祖先?祭祀的场地?祭祀时该注意什么?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回答得出来。

祭 祀 时 节
清明节

— 四月初五 —

古时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
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参加扫墓者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一天出门在外几年、数十年的人回归故里时,都要到坟上烧纸祭祀。
端午节:

— 五月初五 —

有说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在此日有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还有说是古时百越人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而后来大部分百越人已融合到了汉族中,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而更广泛的说法则是纪念投江自尽的爱国诗人屈原,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因此也是一个祭奠祖先的日子。
中元节:

— 七月十五 —

民间相信此时祖先会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要将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敬地放到供桌上,给每位先人的牌位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祷告。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超度法事。
寒衣节:

— 农历十月初一 —

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相传起源于周代。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这天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重阳节:

— 农历九月九日 —

这一天是敬老的日子,也是中国部分人的祭祖大事,也就是广东人所说的“拜太公山”。这一天对于家族的人来讲是一年最重要的日子,所有家族成员都要回来“拜太公山”,特别是男丁。
下元节

— 农历十月十五日 —

其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七月十五日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冬至:

— 公历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之间 —

相传,冬至祭祀始于周朝。唐宋时期,亦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率领大臣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普通百姓则要祭拜逝去的祖先。
《东京梦华录》记:“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由此可见,汉人自古冬至需拜天祭祖,而今国内只有潮汕地区延续此习。
小年:

— 农历腊月二十三—

是祭祀灶君的节日。中国民间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功过,辞灶便是送灶王爷起程。
故民间对这位居家之神,平日态度很虔诚,且很尊重。送灶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吉祥如意,岁岁平安。
上元节(元宵节)

— 农历正月十五 —

汉武帝时,正月十五是汉族民间敬拜太一神(汉人尊崇的最高神)的传统祭祀节日。太一最早出现于《九歌·东皇太一》,这是一篇祭祀东皇太一的祭歌。全诗自始至终是对祭礼仪式和祭神场面的描述,充分表达了人们对东皇太一的敬重、欢迎与祈望。因为是在大地回春之时举行祭祀,又称太一神为春神。元宵节的灯市,也是起源于春天祭祀。
同时,祖先卒日、十一月十六日、每月初一、初八、十五、十九、二十三、二十九和三十皆可祭供。
祭 祀 场 地
主要有:平地、坛、平坑、宫庙、坟墓。最初的祭祀场所比较简单,如祭天,或在高山上,或在大树下,或在水边,或在杆下。后来为了表示对神灵的虔诚,便修建了神庙或祭坛。而普通人的祭祖,则在家里祖先牌位前和祖先墓地。


祭祖的礼仪
家祭
1:准备供品
食物、纸钱,餐具碗筷汤勺用盆装一些,放些水在盆里。
2:端上供桌
供桌的摆放讲究横向祭祀神仙,纵向祭祀祖先,放入红纸(将红纸剪成小方片儿是祭祀凭证)或者胡萝卜片(切圆片),接着拿一张纸钱对折后点燃,绕着祭品统一转上三圈(这叫破秽)
3:点蜡烛和香
双手抱香:左手在外右手在内。
持香下跪:位置在心脏以上就可以,没有跪垫的站着也可以。
4:上香
说清今天是什么时间(农历)、祭祀者叫什么名字(包括谁的子嗣)、是什么原因祭祀、主要祭祀谁(这里得用辈分尊称不可直呼名讳,还要说明你不认识的祖先请主被祭祀者代请,表示一概奉请),然后左手插香到香炉里。
5:祭拜
上面完成后退出来等待十多分钟,再入内先拜三下,可以说一些愿望,放鞭炮烧纸钱(注意如果是三年孝期内就不用准备鞭炮了,有些地方讲究这个)完成后,把每碗的食物挑一点到地上,接着再拜三下即可结束。

墓祭
扫墓中祭祀祖先,需准备一份供山神土地的供品。祭祀顺序大体相同,差别是祭祀的理由有区别(说些请土地保佑祖先安宁类似的话)。这个叫做动土,山是山神的家,祖先埋在墓地就像人们到别人家借宿一样,请主人多多关照的意思,所以历来扫墓会在墓外边祭祀山神土地。

祭 祀 服 装
祭祀是严肃庄重的民族节日,庄重和内敛是节日的基调。所穿的节日汉服,应该适应这种节日氛围。大红大绿、过于喜庆、过于活泼的汉服都是不合适的。综合考虑,我们建议,男子可以穿色调庄重、低沉的深衣常服,在拜祭时可以着玄端等更庄重严肃的衣服。女子可以穿色调素净、或较深的深衣、襦裙等。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如果世上真有什么永垂不朽,那一定是精神的延续。我们的祖先曾在这个世上活着,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我们怎能忘记?祭祖真正的教学意义,就是让子孙万代,固涩命根,延续慧命,最终明自本心。供养祖先也是以法供养为最上,即如说修行,就是老实念佛以息念为洗心,看破放下以后不再造为革面。以这样的洗心革面做为我们人生当下新的开始,是真正对得起诸佛菩萨和先祖圣贤的大恩大德。
冬至是反省之日,当慎思大命将终时悔之已晚。先祖苦口与语,当发大心大愿,真信真干,回归孝敬之本,老实念佛,自得心开意解,心想事成。
在这些怀念的日子里,让我们静静追思,深深缅怀。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明白生命的意义,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