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两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国家,第一个当然就是中国,另外一个其实就是新加坡,可以这么说,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二以汉族为主体的国家,新加坡是一个拥有汉族血统的国家。
新加坡华人占新加坡总人口的74.1%,这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你走在新加坡的大街上,遇到4个人,只有1个人不是华人,其余3个都是华人。
新加坡的华人,其实都是汉族,说汉语,写汉字,如果你认为新加坡的汉族自认为自己是中国人,那就有点失望了,他们首先认为自己是新加坡人,然后才认为自己是华人,并且新加坡人普遍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只认为自己是华人,甚至也不认为自己是华侨。
其实,新加坡华人与中国人的血缘关系,并不十分久远,是近代以来才分道扬镳的。
要想全面了解新加坡与中国的密切关系,就得从海上丝绸之路说起,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与印度之间的海上贸易路线已经打通了,新加坡位于中南半岛的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要道,因为中国与印度之间的海上贸易越来越频繁,在今日的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附近,先后兴起了诸多的王国,尤其以公元7世纪中叶至1397年的三佛齐帝国(室利佛逝)、公元1293年至1500年的满者伯夷帝国最为强盛。
因此在汉唐时期,应该就有华人在新加坡定居了,《新唐书》里称新加坡为“萨庐都”,“萨庐都”就是马来语“海峡”的音译,而现在的新加坡这个国名,其实是源于梵文“狮城”的音译,所以新加坡也被称为“狮城”。
三国时期,吴大帝孙权派遣朱应、康泰出使东南亚,康泰一行来到今天的新加坡岛,看到这里有野人,并称此地为蒲罗中,《吴时外国传》记载道:“拘利正东行,极崎头海边有居人,人皆有尾五六寸,名蒲罗中国,其俗食人。”马来半岛是否真的存在野人,在考古学上并无十分明确的证据,但根据《吴时外国传》中关于“蒲罗中国”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在公元3世纪之时,新加坡还是一片蛮荒之地。
“蒲罗中国”是新加坡最早的一个名词,此后才有“淡马锡”。
公元1320年,元朝政府曾派使节来新加坡寻找大象,公元1330年,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一书中开始称新加坡为“单马锡”,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的《郑和航海图》称新加坡为“淡马锡”,“单马锡”与“淡马锡”其实都源于爪哇语“海城”的音译。
新航路开辟以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先后成为了荷兰人的势力范围,公元18世纪中叶,英国人正在印度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活动,他们需要在印度与中国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中转站,作为往来船只的停靠、补给港口,于是就建立了槟城、新加坡两个港口作为殖民据点,槟城位于马来半岛的西北侧,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控制了这两个据点,就可以扼守马六甲海峡。
新加坡本来是荷兰人的势力范围,荷兰人对于英国人在马来半岛建立贸易据点的举措相当不满,英荷双方爆发了冲突,经过一番妥协之后,1824年两国签署了《英荷条约》,此条约划定了英荷殖民者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大致奠定了今日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的版图,大致说来,英国人控制了马来西亚,荷兰人则控制了印度尼西亚。
英国人控制的马来西亚属于大英帝国的英属马来亚,马来西亚的领土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西马,一个是东马,西马来西亚位于马来半岛,而东马来西亚则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
英国人虽然控制了整个马来西亚,但是有些地方属于直接管辖,有些地方则属于间接控制,1826年,马六甲、槟城、新加坡与纳闽被英国殖民者合并组成海峡殖民地,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直接管辖,1867年,海峡殖民地又正式升格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
在英国人殖民新加坡期间,新加坡港得以迅速发展壮大,1807年,美国工程师罗伯特·富尔顿发明了蒸汽轮船,至19世纪的60年代,蒸汽轮船已经在各大洋之间普及开来了,再加上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新加坡港成为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贸易量与日俱增,此时的新加坡还成为了全球主要的橡胶加工基地。
随着新加坡港越来越繁荣,劳动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于是就有大量的华人移民到新加坡,华人勤劳、朴实,又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他们的到来,为新加坡社会经济的繁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至1860年,新加坡的华人已经有8万之多,占当地总人口的61%,而处于统治阶层的欧洲人的人口比例只有8.5%。
新加坡在二战期间虽然受到过日本人的殖民统治,但日本人的殖民时间非常短暂,日本文化对新加坡文化的影响不大。
由于新加坡在历史上长期是英国人的殖民地,又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再加上新加坡又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新加坡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文化、英国文化、马来文化与印度文化的大熔炉。这在新加坡的语言上也可以看得出来,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都是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但新加坡的国语则是马来语,英语则是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通行的语言,是事实上的第一语言。在华人社群中,遵循“英文为主,华文为辅”的双语教育制度,20世纪的8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新加坡华人社群掀起了“讲华语运动”的热潮,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使用的汉字是简体汉字,而非繁体汉字。
新加坡华人纵然与中国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如今的新加坡人已经不太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了,新加坡人首先认为自己是新加坡人,然后才认为自己是华人。
其实,新加坡华人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还普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之后,新加坡华人举着中华民国的国旗庆祝胜利,并写有“祖国万岁”的标语,说明当时的新加坡华人把新加坡抗日战争的胜利视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过,近些年来,新加坡华人在清明节经常来中国祭祀祖先,这成为了新加坡华人社群过清明节的一大特色,也就是说新加坡华人不仅在新加坡过清明节,而且还来中国过清明节,认祖归宗。在祖籍海南的新加坡华人社群里,每到清明节前夕,大家见面的问候语就是问清明节要不要回家乡。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祭祖,清明祭祖,祭祖敬祖,手工折纸的信息吗?请留意以下网址,祭祖用品连锁加盟热线:4006072580
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纸炁东莱官方网站 www.zhiqidonglai.cn
纸炁东莱官方网店 store.zhiqidonglai.cn
纸炁东莱官方相册 photo.zhiqidonglai.cn
纸炁东莱官方博客 blog.zhiqidonglai.cn
纸炁东莱家谱讨论 bbs.fengheshun.or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微信号:psys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