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祭文】如何祭拜地基主〔地灵公〕?

【地基主】这个名词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中年以上的市民心中,因为传说他掌管着一个家庭的兴衰,每逢过年过节或重要节日必定得祭拜他,然而史书或重要民俗专书?未见有关地基主的只字片语。在台湾要找到答案还真难,一般民俗专书或农民历是这样记载的。由吴瀛涛先生着:『台湾民俗』里称地基主系宅地的先住者,俗称开基祖,因为后来宅地被别人侵占或沦落别人居住,俗信应祀拜之,始免于惹祸,于每月初一、十五日拜土地公时另拜之。由江衍荣先生着:『今天要拜拜』里称地基主即是原先住在宅地上的灵魂,我们这些后来的过客,为表敬意及占地打扰的歉意,必须于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九月九日重阳节及过年祭拜地基主,以防犯煞气及恶鬼的干扰。由张逸堂先生着:『拜出好运来』里认为地基主就是原先住在这块土地的鬼灵,一般尊称他为「宅神」。祭拜地基主是希望能够与他和平相处,不要对居住者作祟。由李秀娥编撰、李丰楙审校的『祀天祭地』里未记载有关地基主的由来,仅提到拜地基主须准备五味碗、米饭、水果、刈金、银纸、经衣等。
一般民间风俗除了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重阳节、除夕祭拜地基主外,凡是搬新家、移居、安神后的当天下午一定要拜地基主,营业店面则于拜土地公时顺便拜地基主,若是全部算上一年至少要拜六次至二十几次之多,可见在台湾地基主受民间重视的程度。
虽然是先祖的传承,祭拜地基主仍然东、西、南、北不同调,而且祭拜的方式、时间亦有差异
「地基主」是护管住宅的神明也称「开基主」、「宅基神」或「地灵公」,,跟灶神一样都是保佑合家平安、事事顺利的神明。

何谓地基主

何谓地基主,即如「正法念处经」及「地藏经」所戴的守地鬼及守屋鬼,佛说此世间有守墓鬼
手尸鬼、守地鬼、守屋鬼、守水鬼、守树鬼守山鬼、守粪鬼、啖血鬼、啖精气鬼啖胎卵鬼、行病鬼等…鬼类众生。
一块土地一间屋子于数十年或数百年前的主人.曾经辛苦耕作或居住一生而坐拥这块土地或房舍.一旦此地或此屋被子孙出售或被人夺.主人死后将坚守斯地,而魂识不走.久之即成守屋鬼守地鬼的地基主.日后遇到有人于此地此屋居住,则于干扰.令其不安、生病破财、迫其搬迁。

拜地基主神的重要性:

地基主神为什么对日常生活影响我们最大?因为地基主家家户户一定有,权位相当于门神
如同我们住家中真正房东,统管家宅这片天地.地基主可以保佑家宅平安、广招财源、记录功过.诸如在我们住家中安神、安祖、入宅.这一切事宜都要一并祭拜地基主神。
此外,开设公司、店面、想要营业顺利.更要祭拜地基主神,地基主会帮助公司.店面的负责人开拓客源、稳固市场等助益。
地基主,即先住该宅的守护先魂。地基主都无神像,但家家都会祭拜。
他的官阶很小,类似联络官的工作。
除了保护这个家成员外,也会向上天传递家里成员的功德是非。
一般在每月的初二、十六做牙拜文财神-土地公,并同时拜地基主,但现代一般人为求方便都会省略。
但是买屋、租屋搬家入厝、安神位及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重要年节时就需祭拜地基主。
地基主一般?无神像或是神位,而是住在家里的最后面,通常是跟灶神(上天派驻在一般家里的上级指导)住在一起。
因为他不是很高阶的神明,祭拜时则在住家的最后面最里面(一般都是在厨房)向屋内祭拜。
祭拜时间通常在早上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之间。(有些地方是傍晚以前即可)
祭拜供桌请用矮桌或是矮板凳,因为地基主身高不高。
祭祀准备的东西是简单菜盘或一份鸡腿便当:卤蛋一个、最重要的一支鸡腿(他的最爱)、白饭一碗、菜汤一份或另加一个橘子等水果。茶或酒三杯
金纸方面:四方金(大刈金)三支,再一支四方金(大刈金)当作插香的座,或是金元宝10个即可。
在金银纸方面,有人会多烧一支「经衣」,而「经衣」通常是烧给好兄弟的呢!
还有人说,除了祭拜地基主外,还要祭拜地基婆,所以拜拜时要准备两副碗筷,这个部份是
因为地基主是官是神,所以我们要祭拜,但不是每个地基主都有地基婆相伴,而根据天上神职任用条例,没有地基婆这个官职,基于人间的我们认为成双成对的有情观念及祭拜的礼貌周到源由,所以不用特意祭拜.但现在大部份的人还是会准备两副碗筷以示周全(礼多神不怪啰!)
祭拜时如何呼请很重要,要不然请来好兄弟做客就很麻烦了
要念:「安请某某某地址的地基主神,弟子(信女)今天准备简单菜饭请地基主神上座享用,请保佑合家平安」。


等1柱香过了三分之一就可掷筊问是否享用完供品可烧化金纸。
等准备的金纸烧化完,最后才把那一叠插香的金纸与香一同烧化掉。
还有人说,因为地基主是所有的神里最小的,如果太晚烧纸钱的话会被其他的神给抢去,这个也是不对的。
真正原因是因为他神职小,受供时间有限制,所以在1柱香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祭祀动作。
关于拜地基主为什么不能用桌子?
缘故来自很久以前他曾经为了保护家里的一个成员,和一个鬼差交换身躯,因此他身高不高,大约只有3~4尺(大约100~120公分)。所以祭拜地基主的供桌不能太高,否则你就是在欺负他,一般会用椅板凳当供桌。

 

为什么拜「地基主」要在厨房呢?

拜「地基主」在中国闽、粤是没有这种习俗,是台湾特有的风俗,「地基主」民间如此说法,有人说是比「土地公」小一阶的「土地公仔」,有的说是一个家的「土地守护神」。以上两个也都对,但不具体,正确是,我们是在拜赐给予我们这块土地的先民,也就是这块土地的原来土地主人及主人的守护神(阿里祖)。
为什么,拜「地基主」要在厨房呢?乡、市、镇、村,里为什么没有看到它公众的庙宇呢?
原因一、台湾先民经过汉化后,去除原有信仰,部份改信基督教;而大部份随汉人改信佛、道教,而原来「平埔族」祭祀的神祇予以「隐形化」。
二、厨房是我们吃饭解决三餐的地方,它可是非常神圣的地方,汉人又有拜明察民间是非的「灶王爷」习俗,一同共享人间烟火最适宜。
照汉人拜神的风俗,把祖先守护神改移到厨房,以示不「背祖」(拜地基主只有供品,没有汉人象征性的神像、文字、牌位),由三月节(清明节)、七月半(普渡)、冬至(平埔祖祖神生日)可看出他的端倪,您认为呢?

地基主的起源

亡灵说:在之前居住在此地,不幸过世而无人奉祀的亡灵,则成为地基主,保护此地。而住户一般都会加以祭拜,以求住宅之安宁。这个说法最被接受。
地神说:是类似于土地公的神祇,是土地原本的神祇,被称为地基主。而庙宇辖地的守护神,则神格较为崇高,不称「地基主」,而称「境主」。

平埔族说:台湾的闽、客移民,渡海来台后,往往取得了平埔族的土地,为了对平埔族的先人表示敬意,都会加以祭祀,则称为地基主。

地基主的故事

封建制度中,祭天地神明者,仅有皇帝诸侯,一般百姓仅能祭祀一般家神与祖先。所称的家神,根据「礼记」中的「五祀」指的是门(门神)、户(窗神)、中溜(地基主)、灶(灶神)、行(道路)即户一、灶二、三中溜、门四、行五等自然神。除了上述五位家神外,再加厕所与床母二者,合起来称为「七祀」,负责一般家庭的安全与幸福。
为什么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因为自身所做的每件事,都会透过各阶层管道传到城隍这边,由他们来登录你此生的功过是非。在这体系中,最简单的就是由地基主通报给土地公,然后传给城隍底下二十四司中的功过司,纪录下每个人的作为后,交文判官做最后整理纪录在『功过簿』之中。
当人往生后到了地府幽界,城隍依照『功过簿』上记载的先行确认审判,然后将结果提交十殿阎王的判司做最后定夺,因此说地基主是家庭最基础的神明。
有些人误传地基主是阴神,其实地基主就是土地之神,在尚未有建筑物的土地上叫做「后土」,故兴盖建筑物时,都会有一个盛大的破土奠基仪式,祭拜后土希望工程一切顺利。在建筑物盖成后,当地的后土名称也换成了所谓的地基主。若地基主是阴神,那么家家户户都有个地基主,那么每户人家不都成了阴宅。
地基主在一般家里信仰中?有神像也?有神位,只于固定日子祭拜。而在称台湾最古早的玄天上帝庙,也就是府城有名的鹫岭北极殿(大上帝庙),其香火鼎盛香客不断,在其后殿中就有供奉地基主神位,若地基主是阴神,则神庙里供奉阴神不就有问题了,故证明地基主不是阴神而是家神又一实例。
而有人会问,土地之神不是福德正神又称文财神的土地公吗?怎么又成了地基主呢?
其实地基主为土地公属下的小神,土地公掌管一个区域土地及当地人们的基本事务,而地基主则主掌一户人家家务事,并监督他们的善恶往上禀告土地公。所以,在各别人家护佑家人旺家兴财最基本的就是地基主了。
一般在每月的初二、十六做牙拜文财神-土地公,并同时拜地基主,但现代一般人为求方便都会省略。但是买屋、租屋搬家入厝、安神位及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重要年节时就需祭拜地基主。在这些年节里,同时也要祭拜祖先,在祭拜完后,地基主会拿着阳世子孙给祖先的供品,到幽冥界交给他们,顺道通报城隍关于家里成员在阳世间行为的好坏事项,让城隍等能忠实的把所有记录下来,等待往生后的审判。所以地基主官阶虽小,可是得罪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