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是从地中来,于是就形成了人们对土地的崇拜,产生了“社神”,社神就是土地神,在中国很多地方,对社神崇拜的习俗已经逐渐消失了,但在一些地区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带却保留了下来。在客家人生活的地方,你可以看到人们对社神的尊重。
客家人就是古代从中原黄河流域,迁徙到较为落后地带的汉人,在长期和百越族的交往中,逐渐融入了其中,既保留了一些中原地区的习俗,也保留了百越地方的特色,在战乱中,由于位置偏远,没有受到太大波及,这些习俗也都得以保留。所以有很多学者说,客家人比中国人更中国人。
客家人迁徙的地方,一般土地都比较贫瘠,所以人们才更加渴望土地神的保佑,人们管祭祀社神叫“做社”,“做社”的祭品是一头猪,这只猪要选那些毛色活泛,活泼的猪,这样社神才会喜欢,祭祀过程中花的钱最后会按价钱由社户平分。祭祀的时候,还需要两只公鸡,公鸡是一个引子,能够报鸣,能够唤醒熟睡的社神。
到了快“做社”的时候,会提前把猪杀掉,这样做“社粥”的时候才不会耽误事。社粥要在祭拜完社神之后做,在神像旁边架一口大锅,将切成块的猪肉、鸡肉煮熟,捞上来,放入大米煮粥,再放猪血,这叫“血食”,再把猪肝、猪肺、猪心切成碎片一起放入,加入盐、葱、